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正文

电话: 010-8035934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3号

邮政编码:102488

“实践重知行,研学助成长”北京市公共交通技师学院思政教研室延安集体备课会圆满结束

日期:2024-08-26    点击数:     来源:

春华秋实,研学之花绚烂繁茂;研韵飘香,素养提升拾级而上。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为深入贯彻统编三科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技工教育思政课建设,鲜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2024年8月,北京公交技师学院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红色革命基地延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思政课程集体备课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延安,这座承载着无数英烈奋斗与牺牲的红色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老师们怀着崇高的敬仰之情,追寻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从1935年至1948年,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革命的关键基地,其光辉历史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得到了全面且系统的呈现。馆内的珍贵文物、历史图片以及文字介绍等,多维度地展现了党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毛泽东在杨家岭居住的简陋窑洞,更是生动地诠释了革命先辈们的坚毅与坚韧,使老师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洗礼。“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北京市公共交通技师学院思政教研室在延安参观研学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各自任课情况,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学生学情特点、研究教材内容,整理各自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内容,基于新学期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意识到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对教材的认知直接关系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关键环节是否能坚实落地,得出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一结论。 

思政课程要在教研中不断成长,努力推进统编三科课标下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展,思政教研室教师要形成全学院的思政课程一体化风向标,充分发挥团队力量,进一步形成“守正创新、从‘心’出发”的教研氛围,在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潜心教研,潜心教书,努力打造正能量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新体系。 

“名师引领促成长,且行且思共芬芳。”本次集体备课会总结认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研讨、教学反思中凝心聚力,自省、自悟、自查,不断完善自己,用优秀的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链接课本与红色历史事迹,用实际行动书写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一体化建设的新篇章。 

备课掠影

刘晓荣老师表示要从延安艰苦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在职业教育道路上始终将学生装在心中,努力培养优秀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韩静静老师讲道:延安学习使她深切体会到统编三科中职业模块与劳动精神的完美融合,后期会将相关作品融入课程体系。 

张雪老师感慨延安代表着开拓进取精神,此次实地考察积累的丰富资料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授课内容更为丰富,例如思政课程第一章的枣园部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都可借助实例吸引学生。 

郁万彩老师称此次延安研学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红色精神及理论知识,对下学期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 

孙蒙老师表示与延安建立的紧密链接能激发学生好奇与探索欲,对教学方法和个人感情都有创新意义,十分赞同教学方法要创新,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观点。 

延安学习书院集体备课会上老师们的发言,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彰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他们的青春热血、责任担当和高尚情怀深深感动了学习书院的管理老师,一位管理人员拉着韩静静老师的手,深情地说道:“旁听了你们的集体备课,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讲台上激情澎湃,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努力奋斗。你们的研讨发言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初心。看到你们如此认真地钻研教学,如此用心地将红色基因和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我真的非常感动。相信在你们的教导下,学生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明确了思政教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相信在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教师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基点,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写在最后

岁值甲辰,时临孟秋。研学西行,抵延安圣土,寻精神源本,启思政新章。 

圣地延安,革命摇篮,底深蕴厚。自乙亥至戊子,党中央倚延为核,统驭华夏,踞陕甘而踞虎盘龙,成革命枢要。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文物罗列,史画辉煌,七大盛会,五十会期,毛泽东思想确立,详述周详,尽显中枢决策与英烈勋功。杨家岭窑洞,昭先辈刚韧,震人心魂。 

亦赴梁家河知青点,历往昔三关,跳蚤饮食劳动,关关磨砺志愈坚。知青岁月虽艰苦,奋斗精神永流传。 

观南泥湾旧域,证延安时期劳模伟绩。于抗日硝烟兴大生产,处困境奋强,军民齐心。劳动英模若星,于艰难奉献,师者明其道,融此于授业,导生立正劳之观。 

集体备课,深研精究,筹育人良策;察情究材,详析教材,掌教学枢机。师之领会教材,系生素养擢升。重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于研讨省思臻善,凭己进益,启生聪慧,连知识与红色事迹,谱教学变革新篇。于备课之会畅言,尽呈育贤诚笃,定为国育才、为党育英信念。 

延安之行,获益甚厚。此满蕴红色记忆之壤,赐诸多启迪。返程之时,携新念深悟、担当冀望,化精神为教改之力,为育良才不懈奋勉,令思政教育之花绚烂吐芳。 

圣地延安,精神永续,思政之光,辉耀前程。师者尽责,红色基因入髓,共铸教育昌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书鸿章。 

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