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 正文
校企协同育匠才:三维培养体系筑牢公交安全新防线

日期:2025-03-03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要求,2025年2月27日,公共交通运输系依托赵海龙汽车驾驶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马金光交通客运服务(区域智能调度)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公交运营一线共同搭建教科研平台,组织汽车驾驶、交通客运服务、文化基础三大教研组打破学科壁垒,组建联合教研团队,深入北京公交集团第三客运分公司第一车队开展沉浸式企业调研。此次活动通过“一线观察—任务提炼—教学转化”全链条教研模式,聚焦车辆突发应急处置、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等核心议题,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一、聚焦车辆安全构建全链条应急机制 

车队安全队长详细介绍了当车辆出现线束异常、涉水深度达15cm等突发状况时,驾驶员需按照“立即停车→断电疏散→一键报警”等标准化流程处置,同时通过空气悬架系统保障车辆通行安全。针对电车涉水应急处置,双方就“驾驶员是否需要单独探查水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明确“优先保障乘客安全,通过查看其他车辆通过时的涉水程度辅助决策”的操作共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动态风险预判法”:要求驾驶员在每日接班时完成“五维检查清单”(线路隐患、站点间距、交通节点、人流量峰谷、特殊路况),并借助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风险预警可视化。这种将安全管理制度转化为可操作性教学模块的实践经验,为专业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创新培养模式筑牢职业发展根基 

针对新驾驶员的培养,教师们与车队代表讨论了“三维立体化培养体系”,一是认知维度:要求学员绘制行车路线图,标注环岛、路口、人行横道、施工路段等特殊路况的处置预案;二是行为维度:实施“每日三省”成长档案制度,徒弟需在师傅指导下完成“行车日志+问题分析+改进方案”的深度复盘,形成可视化成长轨迹;三是素质维度:创新“心理韧性评估模型”,通过沙盘模拟、危机干预课程等手段,重点培养年轻驾驶员的情绪管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时的决策自信。 

调研会上,车队负责人表示安全驾驶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新驾驶员需要具备“三稳”特质——操作稳、心态稳、应变稳。这一理念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度契合。 

本次教研活动首次实现技术操作类、服务管理类、素质培育类教研组与一线企业的深度协同,形成“企业生产数据→教学典型案例→课程考核标准”的闭环转化路径,此次校企协同调研突破了学生培养中的现实困境,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牵引”,持续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北京公共交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教育力量。 

上一篇:“汇聚智慧,共促教学提升,接轨行业发展”——公交技师学院有序开展教研活动

下一篇:校企合作丨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科研成果应用 助力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升